老舍先生的《骆驼祥子》里面说,祥子一个月拼死拼活拉车也就赚10银元。
年轻的毛泽东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工作,每月有8块银元薪水。
毛主席回忆说,这在当时的工资不低了。
在《鲁迅日记》中,鲁迅写道:家里的一个女佣人,月薪是3个银元。
鲁迅先生当年在北京教育部工作,兼任大学教授,月工资360大洋,收入是相当可观。
从1912年5月5日到1926年8月26日,鲁迅在北京一共生活了14年,搬了四次家,其间有两次购房也是一波三折,这两次都是跟朋友借钱才购买的。
当生存时,还是将遭践踏,“将遭删刈“,直至于死亡而朽腐。
而百草园的小草是快乐的、自由的、无拘无束的,鲁迅先生向往的就是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。
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7周年,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鲁迅博物馆,我有幸瞻仰鲁迅故居,与伟人心灵对话。
这种自由快乐生活,先生用了一生去追求。
走进鲁迅纪念馆,这里详细介绍了鲁迅的生平事迹,从1881年到1936年一生所遇到的人、所经历的事。
看过先生的手写文稿和遗物,读完先生的生平,你就明白了先生一生崇高的灵魂。
他始终把自己的人生信仰与国家信仰相统一,将自己的人生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。
一、童年变故鲁迅是在冷与暖的纠缠中走过了他的童年。
鲁迅出生于浙江省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,算是中康家庭。
原名周樟寿,后更名为周树人,鲁迅是他后来的笔名。
12岁那年,他的祖父因为一场科举舞弊案,被贬职并抓捕入狱。
从此他的无忧无虑的日子戛然而止。
为了不受牵连,鲁迅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就分别住到不同的亲戚家里。
鲁迅躲到了大舅家里。
在大舅家,鲁迅寄人篱下谨慎生活,因为是家道中落投奔至此,难免受到别人的欺侮,这也使得他学会了忍气吞声,暂避锋芒。
因为大舅家没有条件供鲁迅上学,鲁迅的求学之路就这么停止了,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学习,并且在这期间接触了版画和小说,这两样东西给他的少年时期增添了许多色彩。
也是在这个时候,他认识了闰土,且终身铭记、怀念。
18岁那年,他怀揣着母亲筹借的8块银元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。
先后进入南京水师学堂、南京路矿学堂。
当然选读这些洋派学校,家族长辈们都是看不起洋派学校的,但鲁迅认为,中国要想强大,必须像西方列强那样强水师! 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,其实一直是在不幸与苦难中的度过的,也就在那时起,他小小的心灵就埋下了必须要抗争的种子,这也为文学的批判与斗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。
鲁迅先生在《呐喊·自序》感慨地说:“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,我以为在这途路中,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。
” 在经历了祖父的科场案、父亲病故以及周家大家庭分家的大变故之后,十八岁的鲁迅决定换一种活法,“走异路,逃异地,去寻求别样的人们。
”二、留学日本鲁迅带着母亲东拼西凑的八块大洋路费,背井离乡到了南京,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,后来又转入矿路学堂。
由于学业优秀,1902年毕业后获得了清政府官派去日本留学的机会,这一年鲁迅二十二岁。
所以在日本的弘文学院学习了两年语言之后,鲁迅就去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。
仙台医专只有鲁迅一个中国留学生。
当年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保留着他的成绩单,可以找到鲁迅的成绩单:解剖59.3,组织72.7,生理63.3,伦理83,德文60,化学60,物理60,7门功课平均分65.5,在全班142人中名列第68名,对一个中国留学生来说,这应该算是一个不错成绩单。
唯有解剖学不及格,这门功课是藤野先生教的。
藤野先生回忆:“(鲁迅)初入学时日文不怎么好,但是做了极大努力去理解所讲的课。
在讲课后我曾帮助他改正他没有听明白的地方……他并非聪明的学生之一,但听讲非常勤奋。
后来出现了“匿名信事件”与“幻灯片事件”给鲁迅带来很大影响。
鲁迅深感对于当时的国民,即使体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壮,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,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。
三、北京的两次购房鲁迅在北京一共生活了14年零三个月,期间搬了四次家,有两次是在北京买了四合院,一处位于八道湾胡同11号,另一处在阜成门内西三条附近。
鲁迅1912年刚到北京时一直居住在绍兴会馆,刚开始薪水每月60银元。
七年后,鲁迅到了教育部工作又兼任大学教师,工资差不多每月领到360银元,另外还有一些稿费的收入,生活还算是不错的。
这时鲁迅的母亲和兄弟等人也来到北京,一家子人都住会馆也不合适了,于是鲁迅就和大弟弟合伙购买了一套三进式四合院,位于八道湾胡同11号。
这个四合院前后有三进院,有正房、厢房、耳房等房间二十多间,还有一个花园和小跨院。
院子费用不低,净价3500元。
若按照民国时期一个银元约换算现在的150元-300元来看,鲁迅兄弟俩购买这一套四合院最少花了60万元,最多花了120万元。
由此来看,鲁迅当时也并没有存下多少钱。
4年后,因与大弟弟周作人一次激烈争吵分家,鲁迅愤然搬出了四合院,另购买的400平米的小四合院,一共花费800大洋,也是向两位好友许寿裳和齐宗颐各借400银元购买的。
也就是说,鲁迅在北京的第二套房,是靠俩好友才全款拿下的,只有装修的费用是自己出的。
这一套房子规模小多了,只有六间正房和两间厢房。
位于阜成门西三条胡同21号,即今天的鲁迅博物馆内。
鲁迅把老母亲和发妻朱安接来一起住,直到1926年离开北京,这套房子就由老母亲和发妻朱安居住。
为什么先生月薪不低,买房还要向朋友借款。
因为先生不是一个会存钱的人!他开销非常大,常常存不下钱来,而且教育部也有拖欠工资的情况。
鲁迅先生喜欢买书、又慷慨助人,他的生活俭朴而劳碌。
直到《狂人日记》的发表,稿费才随着好一些。
当时民国的工作收入是什么样呢?埃德加·斯诺《西行漫记》又名《红星照耀中国》记录:毛主席1918年时,在北大图书馆工作。
回忆起这时候的工作收入,毛泽东同志说:“李大钊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,工资不低,每月有八块钱。
”根据《鲁迅日记》中记述,鲁迅家里的一个女佣人,月薪只有3个银元。
老舍先生在《骆驼祥子》里面说,祥子拼死拼活地一个月也就赚10银元。
照这个标准来看,鲁迅虽总是要借钱,但收入不低,也总能很快就把欠账还清。
四、丁香花与“绿林书屋”在鲁迅的西三条小四合院里,有两棵丁香树,这是先生亲手种植的。
算来也有近100年的历史了,虽经历百年风雨,却依然生机盎然。
这里鲁迅的书房被他称谓“绿林书屋”,也称“老虎的尾巴”,北房呈“品”字,是接出来的一个小斗室。
透过窗户望去,仿佛感觉先生还在房间里写作。
他的房间陈设简单,但我们能够感觉到先生内心的炙热、思想的伟大。
就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尾巴屋里,鲁迅创作了著名的《野草》《华盖集》《华盖集续篇》以及《彷徨》《朝花夕拾》《坟》等作品。
五、结尾小草是坚韧的,它让鲁迅不要放弃。
思在百草园,百草园的小草对鲁迅来说意义深远。
小草是百草园快乐生活的一部分,这更能说明鲁迅先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是多么强烈,其实这也是所有被压迫的人民的向往·· 最后以《藤野先生》的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的结束: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,书桌对面。
每当夜间疲倦,正想偷懒时,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,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,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,而且增加勇气了,于是点上一枝烟,再继续写些为“正人君子”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。